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二世女兒—美籍日本人的身分認同



此書適合對自傳感興趣的讀者。

十九世紀中期,自從大英帝國以武力逼使清政府開放門戶後,離鄉背井、移民外國的中國人逐漸增加。其實,在同一時段,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日本。

莫妮卡‧系井‧曾根(Monica Sone)是美籍日本人,在西雅圖土生土長。她的父母就是上述的日本人:父親當初移民美國,是打算工作賺錢,供自己讀法律;母親則是在後期隨家人移民美國。 莫妮卡的父親最終放棄了讀書的夢想,專心打理自己開設的酒店,並向母親求婚。由於兩夫婦都是在成年時期定居於美國,是第一代美籍日本人,所以又稱為一世(Issei);作者及她的兄弟姊妹則是二世(Nisei)




《二世女兒》(Nisei Daughter)莫妮卡的自傳,主要講述她的童年及少年時代(大肅條前後至二戰中期)。透過自己所經歷過的種種事情,這本書揭示了一世及二世是如何在異鄉尋求身份認同。

一直以來,他們都生活在美國人的社區之中,有很多機會與美國人接觸,所以他們的行為、談吐、價值觀等等,都與美國人相近。同時間,他們亦保留若干日本文化;一世透過慶祝節日、教育等方式來令子女承傳日本文化(不過似乎不成功)

但是,莫妮卡等人始終都未能弄清楚自己到底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文化差距並非只出現於兩個不同的民族之間,也會出現在同一個民族的成員之間:某年,莫妮卡一家人到日本探親,並順便渡假。成人倒是高高興興地放鬆下來,兩地的小孩卻互相輕視而大打出手。這次旅程令莫妮卡及其兄弟姊妹都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日本人。

不料,莫妮卡一家人回國後不久,日本的軍國主義開始引起美國的注意。雖然美國一直都保持中立,不願干涉中日間的衝突,但是國內很多美國人都十分同情中國。在西雅圖,大部分的居民更開始歧視美籍日本人,令很多二世都心感不忿。但是他們又可以做甚麼呢﹖

他們是日本人嗎﹖他們是美國人嗎﹖他們到底是誰﹖

1941年改寫了他們的一生。日軍突襲珍珠港,致使美國政府放棄不聞不理的態度,向日本宣戰。由於有一定數目的日本人居住於美國西岸,令美國人都擔心這些日本人會破壞美國沿岸防衛,於是要求政府隔離區內所有日本人。

定居於西雅圖的莫妮卡一家人都避免不了這個安排,在收容營(前身為軍營)住了一年。入住收容營絕對不是渡假。入住收容營意味著美籍日本人將會失去原有的生意及大部分資產。換言之,美籍日本人努力打拚得來的成果,一夜間全數流失。

一日,一批美軍忽然走進收容營的宿舍內,說政府打算讓二世參加美國,到歐洲作戰。二世起初十分抗拒,因為一年前美國人將他們趕進收容營,現在卻竟然要求他們為美國捐軀﹖原來,一直以來,美國國內亦有不少人相信美籍日本人都是忠於美國、一心想成為美國的一份子的。他們幾經辛苦,終於成功遊說政府,同意讓二世參軍;二世也明白到,若要各全美國證明自己忠於美國,就必須與其他美國人一起付出血肉,於是同意了。

同時間,二世中的女士若不想當隨軍醫護,可以選擇到美國中部及東部發展;政府安排他們到寄養家庭生活,再找工作。莫妮卡的新家庭十分關照她,但是她的老闆十分刻薄,不斷加重她的工作量卻又不肯加薪。挨了一段日子後,莫妮卡忍無可忍,毅然辭職,回收容營短暫探望家人及朋友。

莫妮卡應父親的要求,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 研二先生。她臨走前提到他的其中一個兒子George,因為她打聽到George在意大利陣亡。不過,研二先生並沒有顯得特別痛心,因為George上戰場前在火車寄了一封信給他原來一年前,George因為被迫入住收容營而感到心灰意冷,但研二先生安慰他說,雖然逼使日本人入住收容營是對他們不公平,但是當時政府所做的都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著想,才會制訂這項政策。正因如此,美籍日本人應該接受這個現實,為美國作出犧牲。自由、平等、民主到底是美國的核心價值。George臨終前已經重新確立了對美國的信念,對他父親而言,這是最大的安慰。

莫妮卡知道,她和其他的二世都與George一樣,在經歷過人生的起伏後,對美國的信念也有所提昇;他們一生都是美國人;自由、平等、民主也是他們的核心價值。同時間,她也是一個日本人,有自己的文化及特質。兩者合而為一,就是真正的二世。為自己的少年時代劃上完滿的句點後,她繼續按照計劃,向東進發,尋找機會。

Nisei Daughter是一本十分溫馨、感人的自傳,文筆也非常簡潔和流利。其實除了身分認同的掙扎外,作者莫妮卡也談了很多童年時的各種趣事,亦有提到一家人經歷不幸遭遇時所產生的親情。此外,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美國西岸在二戰前的發展,也可以看到美籍日本人的文化和生活。如果讀者想訓練閱讀能力,可以將每一章節當作一則輕鬆小品,細細閱讀。

至於想了解移民身分認同讀者,這本書一定能夠提供不少有用的資料。而且,我建議讀者到這個網站,看看其他人是如果從文學角度分析這本書。

讀者有興趣可以到這裡試閱Nisei Daughter的部分內容。讀書可以在HKALL找到此書,但是要在香港各大書店買一本就似乎不容易了。

沒有留言: